Kodi Smit-McPhee 在改編自 Cormac McCarthy的小說"The Road" 中飾演 Viggo Mortenson的兒子。
譯自
NY TIMES

/Rfed

Cormac McCarthy獲得普立茲獎的小說 "The Road",內容敘述因為經歷某個不明原因的大災難,世界幾近滅亡。天空灰濛濛,河流黑沉沉,顏色只存在記憶之中。景物全被灰末矇蔽,人的屍體或燒成灰、或融化被棄置在路上。他們的夢想,麥卡錫寫道,「葬送在他們焦枯的心理。」

"The Road"電影版剛拍完,由2929、Bob Weinstein的 Dimension影業共同製作,預計十一月在美國上映。對劇組人員來說,電影拍外景的常規被打破。壞天氣就是好天氣,而好天氣則是壞天氣。「有一點霧,下一點雨,那樣的天氣很不錯。」
電影特效指導 Mark Forker在四月下旬的某個早上如此表示,當時劇組在賓州伊利湖畔一片凹凸不平的沙丘地拍攝小說裡面最後幾個景。「今天不是好日子,」他補上一句,搖頭瞇眼。

"The Road"二月下旬開拍,大部分在賓州匹茲堡內外取景,之後去了一趟紐奧良,計畫到華盛頓州的聖海倫斯火山進行後製。製片之一 Nick Wechsler解釋,選擇賓州是因為當地提供電影公司減稅及退稅,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地呈現大量令人滿意的末日後景象:廢棄的煤田,飽經風霜的沙丘,這些匹茲堡破落衰敗的地區。

Joe Penhall 撰寫的 "The Road"劇本絕大部分非常忠於 McCarthy原著故事,關於一對父子獨自穿越這片廢墟,試圖維繫良善與文明的信念:火。劇本確實給飾演妻子的 Charlize Theron增加戲份,她猜想自己將來不是餓死就是死得更慘, 所以寧可選擇自殺,在小說中很早就出局。當然劇本也沒有 McCarthy那種饒富深意,措詞近乎聖經的敘事風格。

欠缺的部分,導演 John Hillcoat說,某些可以經由電影畫面得到暗示聯想,但是男人與兒子在劇本和小說中簡短、意義深遠的對話時刻,父子親情的天性,大部分必須經由表演來呈現。



飾演父親的 Viggo Mortenson亦有同感。他解釋:「這是一個愛的故事,也是耐力比賽,」「我說的是正面意義的比賽。他們踏上這段艱困的旅程,爸爸基本上向兒子學習。所以如果父子間的互動行不通,電影就行不通。其餘則不足觀。這頂多就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但是有 Kodi在裡面,就有機會成為一部極佳的電影,甚至偉大的電影。」

KodiKodi Smit-McPhee,飾演兒子的11歲澳洲人,試鏡時全場驚豔。某些劇組人員私底下稱他為「異形」,因為他以神秘且幾乎料想不到的方式在瞬間變換口音,自己也由男孩蛻變成電影明星。

小說中的父子有種既溫柔且實事求是的關係;他們設法突破一切逆境存活,畢竟,沒有太多時間去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Viggo Mortenson和共同演出的 Kodi在戲裡戲外的舉止差不多也是這樣。

電影中有一幕是父親將兒子扛在肩上,在一條沙路上追趕一個偷他們家當的男子,Viggo Mortenson在原地衝刺和慢跑,好讓自己看起來上氣不接下氣,筋疲力竭,Kodi只不過適時將身體放癱,Viggo抓起他時就像抓個麻袋。

下一幕,父子追上竊賊,父親逼他脫掉衣物,讓他全身光溜溜,冷得發抖,花了好久好久才架好景。劇組人員在道路上方架起一個遮棚,製造一個宛如世界末日的陰影,過了一會兒太陽移動,他們須重新架設遮棚。

當天剩餘的時間過得很慢,慢到令人想起拍電影是19世紀手工藝的最後遺跡:花幾小時幾小時捕捉的畫面,呈現在銀幕上只有幾分鐘。

「因為太陽的關係,今天很難掌握外面的節奏,」Viggo在走回休息車的途中表示。「但是 Kodi一如平常,不慌不忙。我甚至沒把他當孩子看。他在片中做的一些事情,我從未看其他人做過。許多成人演員從未有過他每天都出現的精采片段。我只能說從未和更好的搭檔合作過。」

他補充一句:「我將 Kodi視為朋友。我們有點像老夫老妻。我們的關係就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f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